能源要做我國經濟社會 高質量發展的先鋒隊
能源兼有公共物品和大宗商品雙重屬性。近年來,尤其是俄烏沖突爆發后,國際能源市場發生劇變,歐美主要國家的能源價格持續震蕩上行,能源地緣政治博弈正在成為增加當今世界政治經濟不確定性的重要因素。以德、法為代表的歐洲國家普遍選擇采取消費補貼、設定價格上限等方式,緩解大多數市場主體的能源負擔,其本質是在供應緊張的條件下盡可能確保社會對能源的普遍獲取,保障的是能源的公共物品屬性。
我國已經與全球經濟體系深度融合,近年來能源進口比例保持在兩成左右,原油進口比例接近八成,國際能源震蕩的負面后果不可避免地會通過多種渠道傳導至我國,造成一定沖擊。但得益于我國能源保供能力的不斷提升,尤其是強大的宏觀調控能力和能源骨干企業的恪盡職守,我國能源領域并未出現與歐美國家相似的全局性的價格劇烈震蕩、供應嚴重不足等問題,更未出現國外已經非常嚴重的新增能源貧困人口問題,充分彰顯了中國式能源發展道路的獨特優勢。
與歐美發達經濟體需重點確保能源盡可能實現普遍獲取不同,當前我國經濟工作的重點是在有效穩住經濟大盤基本面的基礎上,把擴大內需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挖掘國內市場的巨大潛能,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這決定了我國能源領域的重點工作也應是在堅實做好能源保供的前提下,更加充分地發揮能源的大宗商品屬性,通過建設更加科學完備的能源市場、價格和金融體系,充分激活能源作為基礎性大宗商品在現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關鍵作用,實現能源在市場條件下有效助力穩經濟、調結構、促恢復、保增長的重要目標,成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先鋒隊”。
能源助力穩大盤擴內需 可從三方面重點發力
一要確保充分可靠供應,滿足經濟恢復發展和社會消費剛需,打造穩大盤擴內需的生力軍。能源是經濟命脈、工業食糧。落實中央穩大盤和擴內需的戰略部署,首先要保障各類能源的安全可靠供應,確保不出現供應問題拖累乃至制約經濟的恢復發展。電力是國民經濟的先行官,既能滿足經濟社會、民生福祉的剛需,又能有效創造和拉動社會投資,促進供需雙增長。據國網能源研究院測算,當前形勢下每增加1元電力投資,可帶動國民經濟各部門新增3-4元需求??傮w來看,電力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可達2%。
二要確保能源大宗商品價格平穩合理,科學紓解能源價格波動對經濟社會的不利沖擊,爭做穩大盤擴內需的定盤星。能源是現代工業的基礎性原材料,其價格的大幅波動將直接擾亂初級加工部門的運行秩序,并沿著供應鏈產業鏈擴散蔓延,影響經濟整體的發展。德國國家統計局研究發現,當前該國正在經歷40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根本原因就在于能源價格的飛漲,如果遲遲得不到有效解決,或將引發更嚴峻的經濟危機。我們的測算結果顯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我國電價若上漲10%,將直接導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漲幅擴大1.2個百分點。
三是做好能源資本領域的風險防控,堅決避免出現重大金融風險,筑牢穩大盤擴內需的防火墻。能源的金融化已經成為國際能源市場的重要特征。我國能源資本市場起步晚、發展快,但相關體制機制尚不完善,尤其是風險評估與防控體系仍在建設中,易受國際能源市場劇烈震蕩的牽連影響。若處理不好,既會妨礙能源實業的有序發展,又可能衍生局部的金融風險。面對穩大盤和擴內需過程中的綠色轉型、安全保供、保障復蘇等多元要求,要嚴防突然抽貸斷貸、過度投機、冗余投資等問題。當前,滬深兩市對新能源的市盈率估值高達41倍,是同期高科技新興產業(TMT)估值水平的2倍多,投資過熱的風險不容忽視。
能源助力穩大盤擴內需,關鍵在電力。面向能源清潔轉型、國家“雙碳”戰略部署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電力在能源系統,進而在經濟社會全局中的作用將更加凸出。在日常消費領域,煤炭、風光、核能等各類能源,往往通過轉化為電能才與大多數消費者發生直接關聯。在工業領域,隨著我國智能制造戰略的不斷推進,自動化、電氣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電能已經成為我國產業應用場景中最廣泛的能源形式。在計算機、通信設備、芯片制造、汽車、船舶等關乎經濟轉型升級和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高端制造業領域,電能幾乎是唯一通用的能源,因而也構成其發展的動力基礎。在創造固定投資方面,電力行業企業具有決定性影響。2021年我國電力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超過8400億元,接近石油(5700億)和煤炭行業(3600億)的總和,占能源行業固投總額的47%。在吸納就業方面,僅新能源領域,到2021年底已創造就業崗位接近500萬個。能源助力穩大盤擴內需,電力行業企業理應發揮頂梁柱作用。
電力助力穩大盤擴內需 還面臨三個問題
我國正在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電力行業轉型發展勢頭旺盛。經濟轉型升級的客觀要求、行業發展的基本規律、能源電力的現實稟賦等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在積極發揮電力的大宗商品屬性助力穩大盤擴內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面臨三個關鍵問題。
一是保供應與促轉型的問題。確保電力充足穩定可靠供應與持續推進電力的清潔綠色轉型、優化電力結構之間存在一定矛盾。
二是穩價格與市場化的問題。嚴控電價波動幅度與更加充分地發揮市場在電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之間存在一定矛盾。
三是擴投資與防風險的問題。加快重點項目開工建設、維持強勁投資發展能力與當前能源金融體系、重大創新技術、新型商業模式尚不成熟之間存在一定矛盾。
這三個問題的本質,是當前緊迫要求與行業長遠發展、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之間的矛盾,本身也構成了電力行業螺旋向上發展的內生動力。這也符合矛盾論的認識,對此毋庸諱言。而辯證看待、分清主次、統籌兼顧、系統發展,應成為電力行業在助力穩大盤擴內需的同時,加速實現自身高質量轉型升級的基本原則。
一要在堅持完成能源安全保供“底線任務”的同時,主動作為、積極謀劃、有序推進加快轉型發展的高階目標。落實“雙碳”要求、有效降低用能成本、助力經濟加快恢復發展,是當前能源電力必須統籌兼顧的三項基本條件,缺一不可。必須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走立足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為基礎的低碳轉型之路。
二要在持續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同時,重視有序實施需求側改革,加快完善以價格機制為核心的市場機制。滿足不同用能群體對高可靠性、高電能質量、高能源品質的差異化需求,可有效倒逼供給側改革持續深入。應加快建立更加完備地反映市場供需關系和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核算、成本分攤和價格疏導機制,實現“無形之手”與“有形之手”的有機融合,推動形成“供給側保用能供給、需求側育新興需求”的供需良性互動新格局。
三要堅持從供應鏈、產業鏈的全流程全環節出發,發揮鏈長企業的牽頭作用,形成全鏈條助力穩大盤擴內需的生態和系統合力。能源電力事關全局,行業內外的協調匹配是防風險的有效法寶。應更多依靠資本市場創新投融資模式,用好產業先導基金等金融工具,推廣應用促轉型、助“雙碳”的產業新技術、新模式,實現擴投資與防風險的統一。
概而言之,發揮能源電力的大宗商品屬性,更好地助力穩大盤擴內需,應明確和細化全產業鏈各環節,包括生產銷售、傳輸分配、終端消費、支持保障等方面的工作要點,設定各個環節的底線任務和高階目標,堅持系統思維、通盤考慮,鏈長引領、協同推進。尤其應該高度重視電力對上下游、全鏈條、關聯產業協同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助力形成需求提振、供給充分、就業增多、收入增加的總體向好的經濟景氣形勢,為助力我國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做出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業績。